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你给孩子写过信吗?或者在你小的时候,收到过来自父母的家书么?那一刻的记忆,是否如宝石般珍藏心底,偶尔擦拭依旧流光溢彩。

 

当我们谈论家书时,我们在谈什么?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作者胡泳,与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由此出发,展开了一次深入而精彩的对谈。

 

除此之外,同样身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们还谈论了——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力?面对青春期叛逆的汹汹来临,父母如何淡定面对?元宇宙的今天,怎样引导孩子和电子设备良性相处?怎样和孩子一起开启读书之旅?——这些今天的新父母们绕不过去的话题。这场直播吸引了5.9万观众观看,现将对谈记录浓缩整理,分享给大家。

 

以下为下半部分,上半部分请转:胡泳|养育的底层逻辑,是价值观

 

1、青春期,重新上岗


张华:胡老师作为学术大咖,的确非常善于反思思辨。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力,但其实我们做父母的,是否应该先学会独立思考呢?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尤其是在孩子让我们感到焦虑、郁闷的时候,与其干着急,是不是可以先试着追问下,问题到底是什么?重新定义问题很重要,否则亲子关系就容易变成解不开的死结。

胡泳:如果从“根目录”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独立思考这件事的最底层逻辑其实是价值观。

不知道在场的网友有没有同样的感受,在孩子没有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们跟孩子的交往,大体上是比较融洽的。但当孩子一旦到了十到十二岁,就会突然之间,对自己的生活、所处的现实社会产生意识。她可能会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像爸爸妈妈讲的那么美好,意识到大人在有些时候会隐瞒、会撒谎。她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你绝对尊敬,不再把你的话奉为真理。这正是因为她开始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自主判断,开始生发出了价值观。

他开始嘲讽你,怀疑你,挑战你,挑战成年人的世界——这也正是孩子的独立思考力萌芽的时刻。然后我们做父母的常常接受不了:我的小乖乖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如此无理取闹!

与此同时,独立思考的萌芽还和另一个关键问题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开始建立身份认同。孩子追问自己是谁,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一个人?她的自我意识不断增长,在社会学上叫身份认同,心理学上叫自我效能。

尽管孩子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但她慢慢地建构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单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常常会觉得青春期的孩子不可理喻、叛逆,凡事都和成年人对着干。但倘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她正在经历一个如此混乱的过程。她对自己的认识,不再仅仅来自家庭,开始在家庭之外寻求认同。家庭的作用,这个时候就“缩水”了。家庭的“缩水”,一个典型的表现是,如果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房间的话,一回到家她他便一声不吭地钻进自己的小天地。如果你试着跟她交谈,她一般会用两个字便“轻蔑”地把你打发了——“今天过得怎样?”“还行。”

刚刚看到网友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评论,说管理孩子和管理企业差不多,我想回应一下。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父母扮演了经理的角色,这是无可厚非的,甚至,你不仅是孩子的经理,还是她的保镖,他的司机,她的女佣,他的男仆……然后到了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你不会接到任何的通知,更不需要经过你的允许,你的经理身份就被解雇了。孩子不再授权你为经理了。用管理学的思路来说,此时的你需要完成一个转变——从经理,变成顾问。这个转变过程对于父母来说,常常十分痛苦,因为等于是“重新上岗”。

一方面,孩子的自主权空前地增大;另一方面,开始破天荒地、有意识地和你保持距离。如果父母不接受,硬是企图回到过去和孩子亲密无间的状态,甚至采用了一些强制命令的办法,就会加厚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屏障。孩子不仅不再愿意与你交心,一个更极端的情况是,甚至直截了当把你当作敌人、一键“拉黑”,甚至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等。

我们父母经常会好心办坏事,我也有切身体会。当小孩进入青春期和我疏远的时候,就非常急于创造一些机会和孩子共处。有的时候她可能出于礼貌答应了,但心里真正可能想的是:你让我安静待会儿行么?

所以很关键的是,父母需要学会接受并尊重孩子的自主空间。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孩子就很难继续成长,就会彻底陷入混乱,难以独立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元宇宙时代的养育法则

张华:胡老师方才提到“接受孩子的脆弱”,这会儿又提到“接受与孩子的距离”,带我们从孩子的角度重新认知孩子,再一次地重构了常识,特别有意思。

直播间的家长朋友可能会有一个新的问题:给孩子自主空间是不错,但我们家孩子从小就扑在电脑、手机、iPad上,每天网上那么多林林总总、甚至乌烟瘴气的东西,孩子能学好吗?在数字化研究领域,胡老师是权威专家,所以今天我还想特别请胡老师结合父亲的身份,来聊聊,如何引导孩子和电子产品的相处?

胡泳:在孩子的电子设备使用方面,我的痛点和在场的各位朋友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无所不在的环境中。

按照我的观察,电子设备、数字媒介给孩子们造成不良影响,主要有四种情况:

第一,无节制地玩电子游戏。不论是在电脑、手机还是在游戏机上玩,游戏本身可能不是问题,但如果过度游戏,就令人担忧。

第二,无节制地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总是诱导人们展现自己好的那一面,像是戴着完美的假面具,孩子们在上面很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从而产生容貌焦虑、身份焦虑等。

第三,儿童不宜的不良信息。

第四,信息狂欢。就像爱丽丝漫游奇境掉进了兔子洞,孩子们也可能被吸附到一个数字化的兔子洞里,比如狂刷短视频停不下来。

这些问题都在我们家发生过。后来我们在家里设立了一项家庭会制度,如果我们发现了孩子们这一阶段存在某些突出的、反复出现的问题,就会不定期地召开家庭会。

一般我是担任主持人,先负责征集议题,大人有议题,也鼓励孩子们自己提出议题。会上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就怎样面对手机、怎样面对电子游戏等问题摊开讨论。有些问题可能不止开一次会,反复讨论之后,需要达成一定共识,明确了三条规则

第一条,不同的屏幕活动类型,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既然电子屏幕无处不在,我们也难以将孩子与屏幕隔绝开来。那么就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屏幕去做一些更有益的探索,如阅读电子书、观看纪录片等。

第二条,任何屏幕的使用时间都必须受到限制。

在约定时间内,我们不会把过多去把手伸进孩子玩游戏的空间中,但一旦超过,就需要干涉。毕竟虚拟世界实在太好玩了,如果没有限制,大人也可能控制不住自己,通宵达旦地刷剧、玩游戏、网上冲浪等。

第三条,对屏幕的使用空间,也必须作出限制。

在我们家,餐桌上是不允许有电子设备的,因为那是家人们的交流空间。其次,也不允许将电子设备带进卧室里,到了晚上的时候,设备需要一律上交。另外,凡是旅行的时候,在游玩看世界时,也不可以使用电子设备。

尽管建立了规则,也不一定能完全执行——孩子永远会打破你的规矩。但首先还是得有规矩,而且规矩是父母孩子一起参与制定的,孩子也是制定者之一,要是不执行,孩子也会意识到自己理亏。

 

3、亲子共读的美妙时刻

张华:在今天、所谓的“元宇宙”时代,我们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胡泳教授刚刚的分享非常精彩,既尊重孩子,不矮化孩子,又在更高的维度上施加价值观和方法论上的正向引导。

在这里,我还想念一段胡泳教授在《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中的话:

“亲爱的未未末末,爸爸妈妈希望你们迈向一个更真实的自己,一个更充分地生活在此时此地的自己……当然,必须说,爸爸妈妈作为大人,也需要仔细反省自己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以及我们所树立的榜样,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塑造良好的屏幕习惯。比如,尽量不要用屏幕开始和结束自己的一天,也不要试图在卫生间、马桶上了解天下大事……是的,亲爱的未未末末,屏幕之外,有远为辽阔的世界。走进那世界里去吧。”

读起来通俗易懂、令人动容。胡泳教授在这本家书里,同孩子们从“圣诞老人是真的吗”,聊到宇宙万物的起源,包罗万象。他不是一味说教,而是与孩子展开心灵对话,从孩子们的视角去剖析问题,是娓娓道来的分享与交流,是价值观的传承与接续。再次邀请大家细细品读,会收获更多共鸣和启发。

这本书最后还专门有一个篇章和孩子们谈“读书”,胡泳老师能聊聊给孩子们写这部分信件的场景吗?

胡泳:在我们家,除了家庭会制度之外,还有一个读书会制度。每周末的时候召开,书是提前布置的,请大家念完之后来一起讨论下心得体会。一般情况下,是我指定的书比较多。我会根据孩子们成长阶段面临的不同情况,提议一起读读某本书,比如读《绿山墙上的安妮》是为了激励女孩要有自信、能在逆境中成长。还有一些书,是孩子当下阶段特别迷恋的书,比如《哈利·波特》。

另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情况,就是姐姐推荐的书。我的大女儿比两个弟弟妹妹大8岁,从小特别爱读书(这本《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的序言也是姐姐写的)。姐姐会跟我说,爸爸你不太了解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喜欢的书了,应该读读我推荐的。于是开读书会时,我们也会征求姐姐的推荐书单。

最近,我的孩子们迷上了侦探小说这个类型,我们读书会便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不只是讨论书的情节和任务,我还会和他们探讨这个小说类型背后折射的价值观。比如,大名鼎鼎的侦探波洛说:“我们所作的假设不能多于实际知道的。”

我很快意识到,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侦探小说的过程是特别好的一种思维训练;并且这里面藏着非常好的传递、交流价值观的时机。比如,从法庭判案等话题,我们开始探讨这个世界的公义从何而来,法庭和陪审团能否保证公义,为什么需要有律师,等等。
因为他们已经十二岁了,也会用他们的所见所闻来反驳你的观点,或是验证他们自己的论点。交流到这种程度上,是非常愉快的,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单向地倾听,而是形成了思考、辩驳和对话。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698篇文章 12小时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