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内容走向何方?

——从UGC、PGC到业余的专业化
文 | 张月朦 胡泳
用户内容生产(UGC)作为互联网技术赋权的突出体现,被认为是变革传统媒体的重要力量。但迫于版权和营收的压力,以YouTube为代表的一大批UGC平台走上了机构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内容生产从业余走向专业。
本文综合国内外UGC平台的发展路径,认为互联网内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强大的头部效应,UGC平台在与PGC博弈中逐渐与之结合,“业余的专业化”是未来互联网内容发展...
——从UGC、PGC到业余的专业化
文 | 张月朦 胡泳
用户内容生产(UGC)作为互联网技术赋权的突出体现,被认为是变革传统媒体的重要力量。但迫于版权和营收的压力,以YouTube为代表的一大批UGC平台走上了机构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内容生产从业余走向专业。
本文综合国内外UGC平台的发展路径,认为互联网内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强大的头部效应,UGC平台在与PGC博弈中逐渐与之结合,“业余的专业化”是未来互联网内容发展...
未未有个口头禅:“我想问个问题。”
她的问题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为什么末末一哭,鼻子和眼睛都是红的?”“什么是茧?为什么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呢?”“钱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唐朝诗歌最多?”“坏人生了小宝宝,也会像坏人吗?”
日常中,问题95%以上是未未问的。偶尔,末末也会从他自己专注的各种活动中抬起头来,问几个问题:
末末:肥皂为什么能洗干净手?爸爸:因为里面有碱。末末:碱是什么?爸爸:是一种化学...
未来传播学的研究视野,可能是由一枚小小的装置打开的——传感器。而传感器,又是从苹果手机走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将来它们也注定会影响人类的传播行为。
iPhone与无人机
如果你去过台湾,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台湾人把智能手机叫做“智慧手机”,而把智能手机之前的手机,统统叫做“智障手机”。 虽然大陆不这么称呼,但我们仍能够体会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和之后在使用感受上的巨大差别——以“智慧”和“智障”来区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信息源到信息接收者的线性传播模式曾被视为唯一的传播模式。今天,理想的传播更像是参与的、对话的、横向的和富于创意的。它弥漫在此前充满板结的各种机构中:从学校,到家庭,到人们从属的非正式团体,乃至向以严厉规训著称的工作场所。
这种新的传播风尚也在影响大众媒体的公共传播。所有传统的公共媒体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公众”,如果说它们面临危机,那部分地也是由于公共传播仍然遵循着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