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 champion of people with blurred picture
胡泳 | 2013年12月19日
http://www.ft.com/intl/cms/s/0/d0beb65c-4ab0-11e3-8c4c-00144feabdc0.html?siteedition=intl November 20, 2013 3:15 am China Central TV: champion of the people with a blurred picture By FT reporters At t
中国央视的角色挣扎
胡泳 | 2013年12月16日
10月底,一名头被剃光年轻记者戴着手铐,身穿绿囚衣,出现在中国国有的全国性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的画面中,他承认自己收取了好处费,撰写了一系列针对国内一家大型企业的负面报道。 早几天的时候,陈永洲所在的报社在报纸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文章,呼吁放人,同时人权团体也动员起来为他辩护。但现年27岁的陈永洲在电视上认罪之后,此事迅速平息下去。 最近几个月,有多名涉案人士(包括英国籍与美国籍公
媒体变局下的媒体人角色(二)
胡泳 | 2013年12月12日
http://media.sohu.com/s2013/bdap/index.shtml?qq-pf-to=pcqq.group 媒体变局下的媒体人角色 第1期“北大安平沙龙”议程 时间:2013年11月8日 地点:北京泛利大厦19层 主办机构:北大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财经》杂志、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 媒体支持:搜狐传媒 议题二:责任:媒体人当下的困局与出路 主持人:舒泰峰 主讲人:左志
一部荒唐的法律和一场闹剧
胡泳 | 2013年12月11日
反垄断法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学关于“竞争”和“垄断”的错误定义上的,它反的是真正的竞争。反垄断法把强力保护的垄断地位与竞争中形成的优势地位都归于“垄断”,把竞争和垄断搞混了,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互联网不需要反垄断
胡泳 | 2013年12月08日
无论是微软案,还是腾讯案,都使一个真正的问题浮出水面:反垄断法是否适用于今天的技术竞争?这是所有关心新经济的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
他们读报吗?
胡泳 | 2013年11月23日
http://www.bjnews.com.cn/world/2013/11/17/293033.html 他们读报吗? 2013-11-17 03:30:19 新京报 这是一个最好的读报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读报时代。报纸是个人与这个世界联系的最重要方式之一,进入新世纪,新技术的发展让阅读内容和方式大大扩展,报纸已经不是唯一获得信息的来源。新技术在给报纸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让人们的阅
微动力改善社会基质
互联网观察家胡泳:微动力改善社会基质 特约记者 韩洪刚 发自北京 目前,从时间周期、活跃程度和时局氛围这三个方面来看,微博的确是到了一个节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拐点,微博这四年,像一个巨大的搅拌机,翻腾着中国的舆论、现实和行动。在某种意义上,微博舆论场是转型中国的缩影和延伸,它的未来关乎着中国的未来,如何评价微博出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社会究竟被微博改变了什么?未来又将如何变化?就此,时代周报采访
郭国松:媒体报道刑事案时不该对嫌疑人肆意丑化
胡泳 | 2013年11月18日
郭国松:媒体报道刑事案时不该对嫌疑人肆意丑化 2013-10-28 腾讯思享会 http://url.cn/SKls1D 按:这是2007年7月14日郭国松在海淀检察院举办的一次媒体沙龙上的发言,所讨论的问题,放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选刊部分专门论及媒体报道刑事案件时存在的问题。郭国松说“媒体对刑事案件的报道总体上说是站在控方一边,常见的主题,就是对犯罪者肆意的凌辱”。“说的严厉一点,在很多冤假错案
媒体变局下传播与赋权
胡泳 | 2013年11月17日
矢志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界同仁只有自律自信,直道而行才能挽回这一信誉损失。媒体人应该秉持的立场是外争空间,内省自身
“公知”的污名化及其背后
胡泳 | 2013年11月16日
“公知”的污名化及其背后 吴法天在环球网上刊文评论《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抓一事,题目是《善良的读者以后请谨慎为“两根骨头”感动》。文中这样写道:“知道网友怎么评论吗——中国大谣公知都有两根骨头:一根见利忘义‘贼骨头’,一根崇洋媚外的‘贱骨头’。” 2012年7月,就是这个作者,与四川电视台女记者周燕微博约架,在北京的朝阳公园,称自己遭到“公知”群殴,惹得网上网下沸沸扬扬。在微博上经常痛斥“公知”的
魏永征:有偿新闻与新闻寻租
胡泳 | 2013年11月14日
“有偿新闻”与“新闻寻租” 魏永征 http://weiyongzheng.com/archives/32773.html#more-32773 十一月 3rd, 2013 今天,中国记者协会会同有关部门正在举行禁止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座谈会。在新快报及其记者陈永洲案件引起社会热议之际,相信在会后一定会发布有关“进一步”严禁有偿新闻的文件以及采取专项行动。 陈永洲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令一些热衷于所谓
展江:新闻腐败背后是腐烂的体制
胡泳 | 2013年11月13日
中国新闻界的信任危机降入新低谷,令人忧心重重:原来那么多新闻,后面都是钱权驱动和运作;如此,可以信赖的媒体和新闻何在?
王天定:根治有偿新闻: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反思
胡泳 | 2013年11月12日
有偿新闻是中国畸形媒介体制结出的歪瓜,要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有偿新闻这样的腐败现象,根本出路在于媒体体制的创新,即建立充分开放竞争的媒体市场,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罗世宏:台湾的新闻伦理危机
胡泳 | 2013年11月10日
罗世宏:台湾的新闻伦理危机 上个世纪90年代,台湾刚刚脱离戒严和报禁,新闻自由风气大开。在那个背景下有一群记者组成了自主的新闻记者协会,倡议推动制订“新闻伦理公约十二条”。其中包括:新闻工作者应抗拒来自采访对象和媒体内部扭曲新闻的各种压力和检查;新闻工作者不应在新闻中,传播对种族、宗教、性别、性取向身心残障等弱势者的歧视;新闻工作者应拒绝接受政府及政党颁给的新闻奖励和补助等。 新闻伦理不只是记者的
为何不忿胡舒立?
胡泳 | 2013年11月07日
为何不忿胡舒立? http://url.cn/MVZMbs 2013-11-03 宋志标 旧闻评论 新快报的社长与总编辑被撤职,如此大的处罚动作,未能激起一点波澜。这或许显示出,在新闻界的“自律”无法自处的时候,“他律”已经生效了——尽管围观者是以冷漠、不明所以的态度表现出来。然后,胡舒立草成《新闻寻租不可恕》一文,以自律为名强调了这种冷酷。 很多人对胡舒立是有期待的,不是期待她匡扶正义,而是期待
胡舒立:新闻寻租不可恕
胡泳 | 2013年11月06日
新闻寻租不可恕 文/胡舒立 直到现在,人们还是无法得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拘捕事件背后的全部真相。不过,始于10月22日的这起事件,在舆情的一波三折中戏剧性展开,其间所曝光的事实充满反讽却不容回避。应当承认,我们面对的是一起相当复杂的、涉嫌新闻寻租的严重事件。当前仍有一些声音,事实上在回护涉事记者和媒体。我们认为,新闻媒体身为公器,使命重大,无论现实有多艰难,新闻寻租绝不可恕。 陈永洲于10月1
罗昌平:“陈永洲事件”的食物链
胡泳 | 2013年11月05日
http://comments.caijing.com.cn/2013-10-26/113480226.html 罗昌平:“陈永洲事件”的食物链 【《财经》综合报道】10月2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对陈永洲事件发表评论称,这宗发生在企、警、媒之间的公共事件,简化为四个环节,谁的议程设定能力强,哪个问题就会被突出,这个局中没赢家。 在他看来,如果说长沙警方成了中联重科的家丁,那么,央视就是
王天定:优雅地坚守,还是难看地死去
胡泳 | 2013年11月04日
转型注定是痛苦的,坚守新闻的核心价值,转型未必一定成功,但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美丽和优雅;主动抛弃核心价值,那不是转型,而是找死,而且会死得很难看
柴会群:不该拿的钱不要拿
胡泳 | 2013年11月03日
作者:柴会群 短短几天,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案出现了戏剧性逆转。事件的性质,由一起“记者因舆论监督遭受司法迫害”冤案迅速变成一桩“受人指使拿人钱财发表不实报道”的丑闻,一夜之间,陈和其所供职的新快报由全国声援的对象变成了全民讨伐的目标。 陈案逆转的关键,在于其收钱问题。由于承认收取了疑似三一重工公司的50万元,作为以发表文章打压三一对手中联重科的酬劳,使得陈和新快报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双重破产。 没错,就
方可成:为什么新闻界的信誉危机值得忧虑
胡泳 | 2013年11月02日
《新快报》陈永洲案是一个处处充满丑陋和悲哀的事件。站在新闻界的角度看,它让人左右为难,就好像站在一块满是钉子的地上,无处落脚
胡泳
757篇文章 2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照护者说|胡泳:相册
胡泳:预先思考死亡就是预思自由
胡泳|算法为什么不能代替人作判断
AI第二波浪潮袭来,“工作的未来”将被重新定义
追求知识,如同追随一颗下沉的星
胡泳|树木的每一种语言,都是歌声
万字解构“幻觉陷阱”:大模型犯的错,会摧毁互联网吗?
胡泳 张文杰|数据标注治理:可信人工智能的后台风险与治理转向
胡泳|空间诱惑、技术强制与公益组织的传播策略
社交平台巨头突然屈服:事实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