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刷剧时代
胡泳 | 2022年12月25日
刷剧通常被描述为“一种融合了文化和技术的新兴媒体行为”。由于刷剧狂欢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是史无前例的,理论界迫切需要研究这一观看模式的新的美学和传播逻辑。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社会和流行文化一度处在电影《盗梦空间》开始时的场景:学校、购物中心、博物馆、体育场馆、电影院、音乐厅、餐馆和酒吧都关门了;旅行禁令和边境关闭生效,高速公路、市中心和机场几乎杳无人迹;即使是被称为“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的迪士尼乐
胡泳|影像世界中的桑塔格
胡泳 | 2022年12月15日
披沙沥金 人类无疑正处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问,我们是否有道德上的毅力来拯救我们自己,使我们免于真正的灭亡。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利用过去来更好地理解当下。 本专栏意在对选定的个人的生活和贡献进行一种富于当代意识的文化调查,虽然历史可能是不稳定的,但它确实倾向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结晶。一群特定的男人和女人,塑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同时也在他们身后的文明中留下了明确的印记。 现在,我
胡泳|这个时代不确定性太多,如果没有根会很难过
胡泳 | 2022年12月08日
只有找到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情,才能有自由。 “亲爱的未未、末末: 爸爸觉得,人生的困惑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一边追求一边害怕的自由,以及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则无聊的恶性循环。 也许从现在开始,可以和你们认真谈谈人生了。” 胡泳写下这封信时,未未和末末这对龙凤胎刚好十一岁,未未是女孩,末末是男孩,人生的种种谜团在他们的意识里冒了头。 “为什么妈妈可以总是看手机,我们却不
胡泳|作为时间点的元宇宙
胡泳 | 2022年12月04日
元宇宙不会是一夜之间的变化 或是史蒂夫·乔布斯式的发明 它将是一个20到50年的渐进变化 2017年,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皮采(Sundar Pichai)宣布改变方向,从“移动优先”转向“人工智能优先”。多年来,谷歌已经在其核心搜索业务中依靠机器学习,优化了YouTube上的推荐,并在一年前推出了谷歌助理(Google Assistant)。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谷歌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与它的软件
胡泳 | 如何养育“有根”的孩子
胡泳 | 2022年11月24日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胡泳是中国最早那批迎向互联网所带来的数字化浪潮的“弄潮儿”之一。 1996年,他翻译引入尼古拉·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成为中国迈入网络时代之际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次年,他出版了国内首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著作《网络为王》。2007年,胡泳进入北大任教,十几年来一直潜心于“数字媒介与数字社会”的研究中。 不过,伴随着自己的一双“龙凤胎”小儿女成长,
胡泳|为什么在微信时代坚持写家书
胡泳 | 2022年11月21日
“存活期超过我们的,是爱。”书信能够实现并保障这一预言。 作为一个研究媒介的学者,我对书信这种媒介从来都有浓厚的兴趣。想象一下,不起眼的那一页页信笺,却可以绽放为盛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既上演着绝世的浪漫,也传播着神圣的智慧,既展示着伟大的天才,也充溢着感人的亲情。 世界曾经靠信件的传递而运行,它们是人类互动的润滑剂和思想的自由落体,一桩桩奇妙事件的记录,也囊括各色人生中最重要的快乐和悲伤。对我
《流行之道》:事物如何变得流行
胡泳 | 2022年11月13日
“我们往往对自己追求的事物一无所知” ABOUT THIS BOOK 流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什么有些歌曲、电影、游戏、应用程序或名人会爆红,而另一些则会失败?“走红”到底是运气还是有科学依据? 本书虽名为“流行之道”,但并不能揭示某种单一的流行秘密——显然,如果作者知道这样的秘密的话,就会变成一个万亿级的企业家,而不是来写一本书。流行从来没有完整和完美的公式,因为假如有的话,每个人都会竭力仿
胡泳|父母的艰难转型:从经理到顾问(下)
胡泳 | 2022年11月07日
你给孩子写过信吗?或者在你小的时候,收到过来自父母的家书么?那一刻的记忆,是否如宝石般珍藏心底,偶尔擦拭依旧流光溢彩。 当我们谈论家书时,我们在谈什么?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作者胡泳,与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由此出发,展开了一次深入而精彩的对谈。 除此之外,同样身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们还谈论了——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力?面对青春期叛逆的汹汹来临,父母如何淡定面对?元宇宙的今
胡泳|养育孩子的底层逻辑,是价值观(上)
胡泳 | 2022年11月06日
胡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颠覆什么?
胡泳 | 2022年11月01日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从未来走向了现实。我们已然看到人工智能改变了制造业、客户服务和金融业。那么,内容生产和营销会是下一个改造对象吗?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器是否会使作家成为多余的人? 7月的“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在国内首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两个月之后,百度移动生态负责人何俊杰在“2022百度万象大会”上称,百度AI数字人度晓晓,今年挑战写高考作文,40秒写了40篇,得分可以排在总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看法”
胡泳 | 2022年10月25日
当新媒介来袭时,旧媒介并不会束手就擒。 互联网让电视有了第二春 电视一度是人们投入主要关注和批评的观看样式,它征服了整个世界。当电视诞生的时候,专家们预测它将造成阅读的死亡。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所以,当人们预言,互联网传播、长尾效应、用户生成的内容、社交媒体的兴起等众多因素的复杂作用,将分裂观众,劫持公众的注意力,释放出一种注意力缺陷障碍,从而导致观众大量离开传统电视节目,我们理应对这样的预测抱持
胡泳|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力?
胡泳 | 2022年10月19日
以下文章来源自少年商学院。 有一个说法叫“直升机家长”,形容家长像直升机一样整天盘旋在孩子周围,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降落”,竭力全力帮孩子屏蔽一切风险,替孩子决定他们应当怎么说、怎么做,甚至怎么想。已经有太多的案例告诉我们,“直升机家长”们的不懈努力,只会造就一个个“妈宝”、“巨婴”、“啃老族”。 越来越多的新父母意识到这套养育脚本的陈旧过时,而期待培养真正独立自主、自尊自信、具有批判性
养育是行进中的事:胡泳给儿女的信
胡泳 | 2022年10月18日
当胡泳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出生的时候,人到中年的他觉得自己仿佛迎来了第二次出生,小小的婴儿“唤起了内心那些隐藏的、储备了几代的父母情怀”。 在社会层面上,胡泳是北大教授、知名学者;但在孩子面前,胡泳与爱人只是一对普通的父母,面临让他们同样感到手足无措的育儿难题。 在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12年里,胡泳作为父亲,为孩子写下了24封信。从亲情、友谊到慈悲,从小汽车、书籍、数字游戏、家务劳动,到“你我他”、万物
胡泳|在数字世界里变老
胡泳 | 2022年10月10日
摘要 9月18日上午,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信息社会50人论坛、盘古智库和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苇草智酷承办的“在数字世界里变老”专题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胡泳主讲,凤凰网风直播、百度APP百家号、今日头条之头条养老、搜狐传媒、老龄与未来视频号、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视频
胡泳:帮帮在数字世界中“掉线”的老年人
胡泳 | 2022年10月05日
线下空间被数字化之后 数字化工具使大量线下空间被数字化之后,创造了许多便利与可能性,但是,非网络用户却可能因此面临边缘化的风险,部分人群的社会生活由此受到影响。这一现象,可以称为“数字排斥”。 从有关数字排斥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造成排斥的一个最常见因素是年龄。老年人一直占互联网非用户的最大比例。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39.4%,较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胡泳|男孩一样可以哭,女孩不必做公主
胡泳 | 2022年09月29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文学出版社。 今天我们如何养育孩子?是希望他(她)和自己一样成功,还是不要再走自己过去的老路?口头说着只愿他/她健康、快乐、幸福——事实上已是近乎完美的期许——而常因现实的落差而焦虑不已?小人儿贴在心窝的温暖,经历日复一日的拉锯消磨,还能否有如初见? 几乎每一对父母都终将面临这些难题。即便翻过了数百本育儿指南,身临其境时也可能依然手足无措。 北京大学知名教授、传播学学者胡泳的这本
胡泳新著:《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
胡泳 | 2022年09月28日
我的新书《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刚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市。 它不是一份育儿指南,只是我的一对双胞胎儿女未未、末末生命中第一个生肖年轮的探险记录。也是两个苦乐兼备、五味杂陈的父母,实实在在的心得体会。 探险之时,如果有什么最深切的感受,那就是,教育孩子从来不会立竿见影。好与不好,都在行走之中。 写给未未、末末的这些真心话,若凑巧启发帮助到其他的父母和孩子,那就算生生不息的传承中,普通人做出
胡泳|Meta的长期大赌注
胡泳 | 2022年09月20日
2021年10月,Facebook下大决心改名为Meta,既是对自身成堆问题与丑闻的一种方便的转移,也反映了每个科技从业者对错过下一个大事件的恐慌。元宇宙是硅谷一长串流行语当中最新的一个,用来描述某种沉浸式的、持续的虚拟世界,尽管还没有人能够100%说清它是什么。 对Facebook来说,这意味着一个大的战略转型。Facebook显示出增长乏力的迹象,因为它在社交领域面临着来自TikTok、Sna
胡泳|扩展现实(XR)的“iPhone时刻”
胡泳 | 2022年09月14日
在场感是指在一个虚拟空间中,与虚拟的其他人一起实际存在的感觉。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在线互动的质量。 在场感的实现要看技术进步的速度有多快,例如,不断改进的图形处理单元(GPU)、逼真的3D引擎、通过体积视频(volumetric video)和人工智能更快地生成内容、云计算和5G的日益普及,以及更复杂和更容易理解的区块链基础设施。 但从人类体验的角度来看,有一项技术的发展比其
胡泳|隐私不会死,而会更强大——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十七
胡泳 | 2022年09月07日
►三种隐私权 隐私,像大多数抽象概念一样,对不同的人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它可以意味着隐居(seclusion)——隐身一个不必害怕他人窥视的地方。它也可能意味着控制对私人信息的获取的能力。《隐私杂志》的编辑罗伯特·埃利斯·史密斯(Robert Ellis Smith)给出的定义包含了以上两层含义:“隐私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对一种不受他人打扰、侵犯、为难的私人空间的欲求,也是一种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的披
胡泳
758篇文章 2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朱政德 胡泳|数字难民研究:概念、议程和本土启示
照护者说|胡泳:相册
胡泳:预先思考死亡就是预思自由
胡泳|算法为什么不能代替人作判断
AI第二波浪潮袭来,“工作的未来”将被重新定义
追求知识,如同追随一颗下沉的星
胡泳|树木的每一种语言,都是歌声
万字解构“幻觉陷阱”:大模型犯的错,会摧毁互联网吗?
胡泳 张文杰|数据标注治理:可信人工智能的后台风险与治理转向
胡泳|空间诱惑、技术强制与公益组织的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