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人类——三论科技向善
胡泳 | 2019年12月25日
首要责任是确保无限期地存在生命,并确保人类生命基础的存在
把人当人看——张瑞敏与康德之四
胡泳 | 2019年12月18日
康德的“人是目的”命题简单来说就是:人跟人交往的同时,总是要把自己和他人当作人来对待。把人当人看,这个要求是多么低,却又多么高
一个00后眼里的二次元:我没什么为它正名的雄心
胡泳 | 2019年12月11日
每个人心目中的二次元都是不同的,细讲起来也都是琐碎的、个人的独家记忆
杜松子酒和电视肥皂剧
胡泳 | 2019年12月07日
媒介或者关键技术吸收闲暇,却只会产生很少的实际结果 杜松子酒:工业社会的应对机制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认为,在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关键的技术是杜松子酒。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伦敦忙着把自己灌醉。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对杜松子酒的狂热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被那些从农村来城市找工作的人所推动的。 威廉·霍加斯的讽刺版画《Gin Lane》创作于1751年,重现了当时伦敦酗酒成风、酒鬼遍地的场面 杜松子酒
技术应当创造宁静
胡泳 | 2019年11月26日
真正高端的技术要无痕织入到日常生活的所有结构中
尊重数字劳动者的价值是互联网精神的体现
胡泳 | 2019年11月23日
尽管中国的企业经历了飞跃式发展,但还需要锻造与之相应的商业伦理
当今的责任:濒危未来的伦理学——二论科技向善
胡泳 | 2019年11月18日
技术会把整个生命置于危险境地,人类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文明伦理
人就是创造的终极目的
胡泳 | 2019年11月05日
人的存在即是目的本身,没有任何其他仅用手段的东西可以代替,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绝对价值的存在了
新人本运动:点燃全球组织变革之火(下)
胡泳 | 2019年11月02日
“新人本运动”的目标:弹性组织,出色工作,零官僚制
新人本运动:点燃全球组织变革之火(中)
胡泳 | 2019年10月28日
尽管很少有高管承认自己是官僚制的拥护者,但也很少有真正致力于消灭官僚制的人
新人本运动:点燃全球组织变革之火(上)
胡泳 | 2019年10月26日
现代管理的发展无非是对科学和人性的矛盾追求
新媒体平台环境下财经内容生产的方式与特征(下)
胡泳 | 2019年10月20日
财经内容的付费模式得以成功运营的关键在于是否直面用户的痛点
新媒体平台环境下财经内容生产的方式与特征(上)
胡泳 | 2019年10月19日
用户下沉需要将用户画像与产品服务二者相结合
胡栩然:像树一样自由
胡泳 | 2019年10月09日
在泥土里扎根,接受阳光和雨露,知道自己会长成什么样子,努力生长,不随波逐流,不茫然失措,这就是自由
胡泳:数字劳动的无眠
胡泳 | 2019年09月24日
不限时间地点的网上工作本来被看作是一种自由,现在却被发现只是一种新的奴役机制
企业领袖的十年考验
胡泳 | 2019年09月16日
衡量一个CEO的功绩,要看他离开10年以后公司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胡栩然:悲壮苍凉的心上风景
胡泳 | 2019年09月09日
爷爷生于战乱时,抗美援朝后被下放至北大荒,成为第一批“拓荒者”。大伯、姑姑、爸爸三人,从山沟沟里考上了大学,最终来到城市
使自己配得上人性——张瑞敏与康德之二
胡泳 | 2019年09月04日
作为感性存在物, 人完全受自然的因果律支配;同时作为理性存在物,人可以摆脱自然欲望的束缚而与动物本质地区别开来
弥合鸿沟:重思网络传播的“去区隔”效应(下)
胡泳 | 2019年08月27日
我们秉持“科技向善”的理想并非确信它真的能够“向善”,而是相信——仅仅抱有如此信念,结果可能就会大有不同
弥合鸿沟:重思网络传播的“去区隔”效应(上)
胡泳 | 2019年08月25日
多样的网络文化样式正是时代和个体精神内核的镜子
胡泳
758篇文章 1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朱政德 胡泳|数字难民研究:概念、议程和本土启示
照护者说|胡泳:相册
胡泳:预先思考死亡就是预思自由
胡泳|算法为什么不能代替人作判断
AI第二波浪潮袭来,“工作的未来”将被重新定义
追求知识,如同追随一颗下沉的星
胡泳|树木的每一种语言,都是歌声
万字解构“幻觉陷阱”:大模型犯的错,会摧毁互联网吗?
胡泳 张文杰|数据标注治理:可信人工智能的后台风险与治理转向
胡泳|空间诱惑、技术强制与公益组织的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