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知乎「吾辈问答」发起了一场关于高考对于人生选择的影响,关于人生更多可能性的讨论。
高考重要,但我们也希望高考后,每个人都能更勇敢地探索未来的人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到高考季,因为我是老师,就有亲戚朋友,做家长的,纷纷来打听:我家的孩子选什么专业好呢?当然,这同时差不多也是大学生的毕业季,一拨家长操心的是孩子上学的专业问题,另一拨操心的却是,孩子大学学完了,干什么工作好呢?
子女的上学和就业,是家长的心头大事。我想起我当年高考的时候,爸爸妈妈除了给我做好吃的、让我好好睡觉以外,没法就我念什么专业给出任何意见,因为我和我的哥哥姐姐,都是我们家族里的第一代大学生。等到我毕业的时候,对于将来要干什么,也全靠自己拿主意,家里是没有能力进行一点“托举”的。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各方面变化都很大,家长肯定越来越难当。且不说一路“鸡娃”的辛苦,在社会变迁的情况下,在人工智能造成的影响之下,家长“鸡娃”的信心也开始丧失,就是产生了深刻怀疑:“鸡娃”还有用吗?
我们可以意识到,现在的孩子一定是“人工智能一代”,这意味着他的生活或者工作当中的很多东西会被人工智能所决定。比如小到他看什么视频,会被算法推荐;大到他在求学的时候,考试和评估当中会有人工智能参与;之后去求职面试的时候会发现,人工智能也已经大量进入人力系统。孩子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无不笼罩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之下。
现在家长面临的一个直接的问题是,他们非常焦虑自己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社会当中到底能不能生存,能不能活得好,所有家长都会操心这个事情。但我觉得在这件事上焦虑其实没什么用,或者说用处不大。为什么说它不大呢?可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社会当中许多人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你本人试图跟自己的祖父母或者父母来描述,能说清楚吗?你会发现长辈们对后代现在做的事情,可能是一无所知的,或者觉得是匪夷所思的。比如一个短视频网红跟她的祖母说,我现在是个短视频的网红,她的祖母可能就很难理解她在这社会上是干什么的,到底靠什么在生存?
搞教育的人总是如此说:让今天的孩子们准备好迎接非凡的未来。可是,我们如何为他们的未来做准备?你如何确保你的孩子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上茁壮成长?这个世界,10年、20年、30年后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你作为教育者或者父母,你怎么会知道你的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或如何做好她的工作?事情的真相是,你并不知道,这就好比,我父母对我的人生完全没办法计划一样。日后,儿童和青少年所从事的职业将与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所了解的职业完全不同,甚至“职业”和“工作”的定义也在改变。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有一个关于未来工作的报告,2023年的报告讲到,现在在小学里学习的这些小孩,到2065年,可能有高达65%的人所从事的工作是今天我们不知道的工作。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你说我想预测将来会有什么工作,我的孩子应该去学习干什么,家长是完全力不从心的,所以我觉得这时候不如就索性放弃为孩子设计未来,因为孩子的未来不是能够设计的。
大多数现有的各层次的教育系统提供高度孤立的培训,并继续采用一些20世纪留存下来的阻碍当今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做法。困扰全球正规教育系统的两个遗留问题是:人文和科学之间的二元对立,以及对高等教育内容的过度追求,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一个孩子变“聪明”意味着两种能力的同时提高——既掌握那些成型的知识,又具备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技能。我经常想,教育实际上应该只是给人们分配问题来解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教学,从事的是知识的理论示范。我们的教育系统仍然认同内容为王的理念。对内容的独家关注反映在我们的测试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甚至反映在我们在家里为孩子提供的玩具上。
解决问题靠什么?靠知识以外的东西,靠比知识更基础的那些本领。比如说孩子是不是有自信心,是不是有创造力,是不是能够跟别人去协作,可不可以成为优秀的沟通者、批判性思考者和创新者。家长们应该把主要的“鸡娃”方向转到这个地方,而不是让孩子掌握什么专业,去学一个什么技能,上各种各样的班。我觉得这里整个的方向都是错误的。当然这也是拜现行的标准化教育模式所赐。
过往,我们把孩子当成要被填满的容器。如果我们能做到用正确的科目或者正确的活动来填满他们,就好比把所有正确的东西都装入了他们的大脑里,然后他们就可以开步走,向上攀爬了——上好的学校,赚大钱,从事舒适的工作。这条路以后大概率不存在了。
那怎么办呢?《纽约时报》有个专栏作家叫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在人工智能时代,主修“为人”》(In the Age of A.I., Major in Being Human),因为大家都焦虑说我将来的主修专业是什么,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你的主修专业就叫做“主修为人”,就是怎么来做一个人。
如何为人,这当然涉及很大的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哲学争论了。我们姑且把它放到一个家长能够感受到或者是说比较具备操作性的层面上来看:很多时候可能你需要逆人工智能的思维来想,越是一个具有特立独行思维或者是行为的人,机器反而越无法打败他。
你要想和机器不一样,那你真的需要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世界观。现在为什么卷?卷的意思是大家都奔一个地方去,你不够特立独行。再卷你能卷得过机器么?要做到不和机器卷,你还是得发展那些知识以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自信。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