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三、信息流行病的传播机理
 
错误信息、伪传信息与宣传一直以来始终是人类交流的一部分。信息制造并非新事物,然而从未有过今天这种技术来有效地予以传播。二十世纪后期发展出来的互联网,以及紧随其后的二十一世纪的社交媒体,令错误信息、伪传信息、宣传和恶作剧愚弄的风险成倍增加。错误和欺诈性内容现在通过点对点分发(即多对多通信)广为传播,借助算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及计算式宣传大行其道。与此同时,数字新闻削弱了传统的、客观的、独立的媒体的力量(以金钱和人力来衡量)。在这种变化当中,可信赖信息源发生了崩溃,许多新闻消费者感到有权选择或创建自己的“事实”。结合起来,这些事态发展为新闻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污染人们的新闻认知到惊人的程度:许多人认为,在严肃新闻与假新闻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区分。这种态度对公共话语的败坏,实际上比最初的虚假信息还要严重。
 
在信息流行病中,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是质疑“官方”真相的普遍趋势。这种质疑,汇合其他因素而形成当代社会所处的“后真相”状态。该状态的一个征象是玩世不恭的怀疑与幼稚的信条的奇特结合,恰似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抨击现代文化时所说:“这种影响导致双重的后果:其一是每个人对他人言论或报章刊印的东西,都抱持怀疑主义与犬儒主义的态度;其二则是每个人都幼稚地相信别人以权威立场所说的任何内容。融合了愤世嫉俗与天真轻信的心态,正是现代人的典型特征。”[22]
 
这一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提出的真知灼见或许说明,“后真相”并非有了社交媒体之后才出现。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703篇文章 3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