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

媒介技术的变迁改变着文化的发展样态,同样,一种文化的兴起、演变及其运行规则,也折射着媒介技术的特征和机制。饭圈文化是粉丝文化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互联网产业模式的转变所衍生出的新样态,是粉丝群体以网络社交平台为主要空间、围绕偶像所展开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它有特定的圈层传播模式和群体内部的运作机制。数字媒介背景下的饭圈文化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症候性文化,它化身为一座时代镜城,媒介、技术、资本、主体、社会都在其中得以显影。本文梳理了有关中国当代饭圈文化的三种常见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在当前中国学界关于饭圈研究的遗漏和不足。本文重点聚焦饭圈文化在中国的在地化经验、特色和所彰显的社会背景,最后对饭圈文化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期饭圈文化在不断“破圈”的同时,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整合作用。

饭圈文化作为网络文化、小众文化、青年亚文化的一个子类别,已然成为当下最“出圈”的圈层文化。众多引发关注的媒介事件都生发于饭圈文化这一领域,不论是中国本土养成系偶像TFboys从同人论坛起家到登上春晚舞台,还是鹿晗公布恋情引发新浪微博服务器瘫痪,抑或是蔡徐坤、周杰伦的粉丝数据大战,以及2020年8月的饭圈女孩出征事件等,都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数字媒介背景下的饭圈文化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同时也构成一个崭新的学术命题。当下学术界对饭圈文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饭圈的特征及运作机制、饭圈的媒介条件及传播模式,以及饭圈文化所展现的平台资本主义和数字劳工这三个方面。但是,这些研究视角并没有解答为何在中国当下社会,饭圈文化会成为一种具有如此强大的破圈能力、感召能力和社会讨论度的分众文化,以及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类,饭圈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连结点何在。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笔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基于阶级、性别、国族这三个维度,探讨饭圈文化和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饭圈文化对社会问题的想象性解决。诚然,饭圈文化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已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饭圈内部的激烈矛盾、价值体系的撕裂、社交规范的模糊、对数据的盲目崇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也从互联网产业、社会公权力和圈层文化这三个层面,尝试提出解决和引导之道。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704篇文章 6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