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西山畅谈”:柳传志和他的朋友们
 
2014-11-26 联想控股微空间
 
“我是个喜欢聊天的人。看了本好书就特别想和作者谈,看了部好影视片就有想和导演聊聊的欲望。比如今天看到罗胖为什么特别亲切呢?因为我听罗胖的《罗辑思维》,感觉他看了那么多书,而且能很有逻辑地连在一起,确实给人以启发。各位确实都有实践,又很有见地,大家在一块儿敞开来说说话,聊聊天,除了能提高自己以外,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儿。”
 
11月24日下午,比邻西山,一座四合院里,柳传志迎来了他的十位新老朋友,围坐一圈,畅谈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和企业的发展。
 
“罗振宇自称‘罗胖’,我也可以自称‘柳老头’,这样大家聊起来更加轻松随意。”柳传志笑说。于是,“柳老头”的称呼一直贯穿了接下来或激烈交锋、或抚掌大笑的三个半小时里。
 
未来几天内,小编会将“西山畅谈”原汁原味的全篇实录分享给大家,今天先抛个话题集锦,先睹为快吧!
 
朋友们的精彩观点
(以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邓科 智谷趋势执行董事、总经理
媒体行业正在面临转型,整体传播形态发生了变化,信息流动变得去中心化。我也在尝试做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的智库,把信息变成情报。另外,关于企业品牌的建设,要说清与外界之间的关系,说清企业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冯大辉 丁香园网站CTO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让信息触手可及,以前那些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突然之间就可能发生了转变。对一个组织、一个机构来说,如何做出改变,那些无法改变的公司会不会消亡和解体,值得每个管理者深思。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产业互联网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一个非指数级增长的企业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指数级增长的企业,这是要深入思考的。对于联想集团这样的硬件企业来说,如何用软件思维来做硬件,用快速迭代、用户至上的思维来做事是很重要的,这应该是实现百年老店梦想要考虑的问题。企业要建成“指数组织”,还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和组织方式。有以下几个维度可以衡量:等级制是否被网络化的结构所取代、尽可能地使用外包的方式、企业使用协同技术的水平、一切的指标都是可衡量的、是以数据为基础来驱动的,这样才能实现指数型增长。
 
贾葭 专栏作家
互联网企业的三架马车是BAT,百度处理的是用户与信息之间的关系,阿里巴巴处理的是用户与商品之间的关系,腾讯处理的是用户与用户的关系,在我看来,在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作为联想需要思考处理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创新;此外,也要思考,联想这个品牌,如何让更多90后、95后这些更年轻的人了解联想和联想的未来。
 
贾林男 正和岛副总编
“互联网转型”是“正和岛”岛邻们谈论最多的关键话题之一。移动互联网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回归商业的常识和经营的本质:对外是用户思维,对内是人的作用、团队的作用愈发关键。企业都在大谈特谈战略、资金、技术、市场,其实是说最终拼得还是人,是团队,更残酷一点说,是老大的能力、格局和胸怀。
 
罗振宇 《罗辑思维》主讲人
最近听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都在谈互联网转型,不可谓决心不大啊!但是他们不管怎么做思想准备,可能还是低估了这次转型的难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是人类协作方式的一次变化,说白了原来的权力结构要被颠覆了,越适应未来环境的企业组织,就越是一个平台型的组织,有点像一个高尔夫球场,员工或者合作者在上面打球,打多少成绩多少分都是自个说了算的,平台只有支持的义务没有控制的权利。而现在谈论转型的企业家,很多都是要自己再设计、主持、控制完成这次转型。他们在心理上其实已经做好了接受任何变化的准备,但是如果到头来,是自己当时的控制权和主动权从舞台上到了舞台下,接受起来还多少是有一点点难度的。
 
林楚方 壹读传媒出品人
柳老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男神,很多人都记得“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而到了现在,柳老头在关心“联想失去联想,联想将会怎样”。我现在自己也在创业,也在让自己变得更有忍耐力,不要饥不择食选择投资。其实,从我所从事的内容产业来看,很希望和更多的用户实现信息连接。对于联想,每天在和外界有数万人次的接触,联想可以想办法把这种硬的接触,变成一种聚合效应。
 
杨燕青 《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
目前在中国,大家似乎只讲一个词——移动互联网。我认为其实应该关注的是第二个机器时代对全球产业和社会的的深刻影响,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甚至脑神经科学,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连在一起的,将带来蒸汽机以来的第二次巨大变化,仅仅用移动互联网不能概括。
 
张鹏 极客公园创始人
关于互联网思维,很多人认为与营销有关系,但其实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资本和技术,去创造一个好的产品,同时这个产品的价格要远低于传统商业环境的价格,通过资本的补贴和技术的补贴,尽可能获得指数型的用户增长。互联网的核心是指数型增长,而非线性增长。此外,企业一定要研究为什么用户会向你靠拢?这是指数型增长的基础。目前流行的方式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主导,先做一个大家喜欢的产品,然后通过资本和技术补贴的方式,快速争夺市场。而传统商业大多是根据自有资源和预计收益的计算来设计产品,而不是聚焦用户需求,这显然已经落后了。
 
周展宏 界面合伙人
我最近思考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是不是真的会对一些管理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冲击?过去的管理模式、管理理论是否都不奏效了?很多企业仿佛都到了一个临界点,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他一定要思考是不是需要主动推动变革,包括管理和文化的变革问题。
 
 “柳老头”的一些看法
 
柳老头:“有的人很年轻,他实际很老;有的人很老,他实际上并不老,比如像我。我依然觉得自己活得挺年轻,脑子依然很活跃。要不我听你们讲的东西会这样激动吗?”
 
“企业做大了,思维难道不会僵化吗?僵化了的思维能改吗?怎么改?”
 
【要敢于否定自己,但也不能盲目否定】
 
在互联网思维面前,传统企业能否进行组织系统的改造,非常值得研究。一个基本点就在于,能不能、敢不敢否定自己,甚至是全盘的否定。在这儿,我说的是要敢于,并不是要你真全盘否定。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表达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思想有可能片面,有可能被拘泥,因此需要否定自己,才能获得新生,才是真正的凤凰涅槃。要敢于否定自己,但也不能盲目否定,还是要想办法把事情真正弄明白,什么该否定,什么不能否定。
 
【我请别人来颠覆行不行?】
 
面对现在的一些新思维,也许我们没有年轻人理解的那么快,甚至一时理解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投资他们,然后再研究再学习,这行不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到最后对社会整个的颠覆是必然的,但是它有个过程。在整个商业社会中,现在互联网还不能覆盖所有的事,在这个过程之中,给了人们调整、尝试,甚至颠覆自己的机会。如果我自己颠覆不了自己,我请别人来颠覆,这行不行?
 
【全盘否定非乱不可】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我们要好好分析。自己的思想不能乱。不能立刻就认为,互联网来了,以前的东西就全不对了,也不能说所有的企业立刻、一定就要怎样怎样改变,如果不这么改变,马上就得死掉。否则,原来不死的企业也立刻给弄死了。
 
“移动互联网来了,过去的管理模式还能奏效?该不该进行根本性重启?”
 
【慢慢会看出真谛】
 
移动互联网到底是个什么来势呢?到底对社会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甚至对人的思维会有什么影响?怎么去看待它呢?怎么看也不为过。再过三五十年回头看,现在的变化也许只是冰山一角。那么,作为企业怎么研究它呢?我想,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研究的方式就是要不断地听,不断地看,不断地讨论,不断地跟,当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慢慢你就会看出其中真谛。
 
【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一致,什么企业都需要】
 
一个企业能没有企业文化吗?大企业得有,小企业也得有,互联网企业一样得有,至于说传承的方式,咱们另说。首先我觉得,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让他跟企业的利益能够一致,无论什么企业都是需要的。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总得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不管是不是互联网企业,一个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一个人顾不过来,就需要建个“班子”。“战略”得有吗?最起码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大概在什么时候产生利润,总得定个路线,有个想法,这就是“战略”。老罗说他们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也是一种战略。至于“带队伍”,一群人在一起工作,是用KPI考核还是撒开来随便干,都属于带队伍的问题。带队伍无非是让员工积极性高,总体效率高。目前我的认识“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是适用的。
 
【一把手必备的三项素质】
 
一个企业,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行业,企业的领导人、一把手永远是企业成败最关键的因素。看一个人行不行,要从三点来看:第一,他得有高远的目标,拼命往上奔;第二,他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遇到波折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第三,很重要,就是他要有学习能力,不是学习的意愿,而是学习能力,要能跟得上时代。学习能力本身也包括了人的胸怀,人的情商等等。
 
“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指数型增长,传统‘大船’怎么办?”
 
【船大是难掉头,但大船可以扶植小船,再逐步转变】
 
大企业就好比一艘大船。我觉得船大是难调头,但大船可以造小船啊!我们在互联网领域选择好的苗子去投资,把这些“小船”扶植成大船。然后不断总结,自己的大船本身也会逐渐发生变化。联想控股有一个部门专门研究互联网的事儿,全是年轻人,目的明确:投资“小船”。联想控股的君联资本(专事风险投资)和“联想之星”(专事创业培训和天使投资),重点面向众多创新型、成长型的互联网公司,撒开来做,所投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联想控股觉得适合就可以买过来,进入“联想船队”。
 
【指数型增长的盈利模式要过几个很难过的坎】
 
互联网的“指数型增长”难点在哪儿?资本补贴很容易,但补贴完之后能不能成为一个正向的盈利模式?资本补贴和技术补贴的关系如何衔接?把流量变成盈利,这其实是个难点。大家都希望能得到一个指数型增长的盈利模式,但是这里面确实要过几个很难过的坎,过不去的居多,真能鲤鱼跳龙门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什么样的过得去,什么样的过不去,事前看不出来,事后拿大量的案例研究,还研究不出来吗?
 
【要让人知道你有好东西】
 
做产品的,做服务的,首先得把东西做好,这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你还得让人家都知道。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这个方法尤其值得反复研究。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700篇文章 2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