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世界“永远在线”、消费者变成“无线人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更好地把握机会?
 
1 永远在线的世界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种亲身体会,比如坐飞机到机场了刚落地,你会看到所有人第一个动作,一定是马上掏出手机打开,开始跟各种各样的人联系,但其实你跟这个世界中断联系也不过就是两三小时。
 
如果坐越洋飞机,与世界“失联”的时间可能是8小时到10小时或更多。
 
但是你会发现自己有极其强烈的要和这个世界重新联系的欲望,这种欲望强烈到什么地步呢?
 
几年前,我曾到达珠峰5200米的大本营,发现那里竟然有手机信号,而我身边所有的人都欣喜若狂,因为在珠峰上发信息是多么爽的一件事。
 
但另一方面你也会觉察到,人类竟然把基站建到珠峰那么高的地方了。
 
有类似感受的还有搜狐的张朝阳,他喜欢带着他的部下去登山,登到山顶以后第一件事是马上掏出手机发一条信息说我登顶成功了。
 
这种强烈的欲望背后,是一种伟大的虚荣精神。
 
 
正是在这些人性需求的推动下,当人们走下飞机或者登临高山,马上有冲动去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封电子邮件,甚至从互联网上看一点资料,好像从一种信息隔绝的状态中获得了一种解放。
 
但是,这真的是一种解放吗?
 
这其实意味着,别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找到你。那样,你的生活会被如何重塑?
 
移动通信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移动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成分。
 
这一切,最终会带来什么结果?
 
一个结果是: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永远在线”的世界。
 
2 无线人类
 
我曾经在央视工作若干年,那时我工作的栏目有一个铁律:所有员工必须24小时开手机。
 
我对这个铁律特别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凭什么这么规定?我又不是24小时都卖给你的,我只“卖”给你上班的时间。
 
于是我只在上班的时候开机,不上班的时候就不开。
 
 
当然这是一种博弈,不是每个人都敢做这种博弈,因为你可能会因此丢掉饭碗。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要求你24小时开机?就是要随时随地得找到你。
 
如果你照做了,就意味着你没有办法逃避世界的一切,无法中断联系,你沦为了“无线人类”。
 
无法中断联系,意味着无法逃避,但“无线人类”的问题比这还要糟糕。
 
他们每隔一会儿就要去回应一下新发生的事情,他们对生活的整个态度有点像不断地刷手机屏,隔一段时间如果不去刷这个屏,就会觉得有点恐慌,会觉得我是不是遗漏了什么。
 
接下来是虚拟现实技术登场的时代,“永远在线”的生活会加速到来。
 
人们会越来越多地用VR技术去实现现实生活,比如坐在家里环游世界、看病或是参与课程,并且完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越来越多的事情你只须戴上一个头盔来完成时,那么你的在线生活也将被大幅延长。
 
 
“永远在线”的状态离你有多远?
 
不妨一起来想一想:看到微信上那些红红的数字小圈或者红点,你会不会情不自禁地要去点?
 
你本来可以不点的,但如果你已经做不到,那么恭喜,你已经变成了“无线人类”的一员。
 
“无线人类”对信息无止无休的奔流上了瘾,想停下脚步,却身不由己。
 
3 触点式思维
 
在世界“永远在线”、消费者变成“无线人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更好地把握机会?
 
要正确理解移动互联网,首先需要破除“移动的频道化思维”,不能把移动互联网仅仅作为一个渠道或通道。
 
如果你对移动持频道化思维的话,你就浪费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正确的移动互联网思维,我称之为“触点式思维”。
 
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实现不断的接触。
 
 
以手机来讲,有三大特性:第一个特性叫能动性,即你是使用手机的主体;第二个特点叫亲密性,手机几乎永远不会离开你身边;第三叫即时性,手机是实时的。
 
不管是手机、平板还是VR设备,都是一个个触点。消费者在使用这些触点的时候,可能是单独使用,也可能跟社交关系在一起。
 
作为企业,如果能够把这些触点连接为一个无缝的系统,那么就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应该保持对未来的开放性,因为你不知道还会有什么东西加入这个多触点的生态系统当中。
 
比如很多企业都在搞智能汽车、智能电器、智能家居,换句话说,消费者的汽车和家用电器正在逐渐成为这个多触点系统当中的一个触点。
 
文章载于“吴晓波频道”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704篇文章 9小时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