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十年,为适应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许多国家将可能面临与公共保健体系、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相关的财政和政治压力。金融业与此密切相关,尤需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按】2024年岁末,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一、二、三支柱,进一步推进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创新,加强养老金融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加大对涉老非法金融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
我以前住在北大的一个宿舍院里,那是上世纪90年代盖的居民楼,左邻右舍中有很多老教师。在小区里溜达,常看见老人们蹒跚散步,有拄着拐杖的,有推着助行器的,也有老两口互相搀扶的。
楼上的一位邻居照顾着老父亲,形同蹲监狱,因为这种老小区没有电梯,行动受限的老人,不经人搬运是下不了楼的。不久以后就在小区里看到通告,询问住户是否同意加装电梯,然而在民意调查的环节似乎就卡住了。
因为老人多,时不时地会看到救护车开进院里。其实在大城市里的老旧小区,由于没有救援通道,道路比较狭窄,加上各种不按规定停放的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生命通道”常常存在被堵塞的可能性。
与装电梯和保障救护车通行这类涉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救护的事情相比,其他的老年需求或许没那么紧迫,但并非不重要。比如社区里有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和高龄老人的养老驿站吗?在提出这些问题时,生活在城市社区里的我们恍然意识到,老年人数占小区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老小区已经化作年龄意义上的“老”小区,成为老龄社会的具体而微的缩影了。
据国家卫健委测算,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放眼世界,不仅中国,全球人口都正在步入老龄化阶段。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而几乎所有社会领域都将受其影响,包括劳动力和金融市场,对住房、交通和社会保障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乃至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
世界上60岁及以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总人口的五倍。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首次超过15岁以下人口。当前的这种人口结构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真正的震撼性变革,尽管它悄无声息。
我们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年轻人建造的,也是为年轻人建造的,然而,历史上第一次,这个世界现在容纳了相当数量的老人。所有人都必须习惯这一点: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堪与气候变化同等看待,应被视为近期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未来几十年,为适应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许多国家将可能面临与公共保健体系、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相关的财政和政治压力。金融业与此密切相关,尤需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初步形成国家基本养老、单位补充养老和个人商业养老为核心内容的三支柱保障体系。2020年10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的政策指引,提出要“开展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在此指引下,保险、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凭借各自优势,纷纷参与到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个人养老金产品增加至753只,包括465只储蓄类产品、162只基金类产品、107只保险类产品、19只理财类产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规模81.6亿元,承保63.7万件;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元。
虽说如此,第三支柱仍是短板。养老金融作为第三支柱的有力支撑,由于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参与方式灵活,被寄予厚望。缓解很多人存在的“养老焦虑”,保障老有所养,离不开养老金融的发展。为此,非常高兴读到中信银行财富管理团队精心撰写的《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一书,该书创新性地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生命周期财务规划配置方法——“三分四步法”,旨在通过制订贯穿一生的财务规划,确保生活品质不会因为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受到影响。
本书有一个创举,以小说的形式切入老百姓关注的社保和医保,详尽解答了涉及大众切身利益的养老问题,把相对专业的知识以更轻松的方式输送给读者,推动普通人重视养老财富储备,令相应的公共政策理念也更容易被接受。
随着养老保障三支柱的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未来有望成为养老事业的核心力量。作为一位家庭照护者,我非常期待养老金融可以帮助缓解家庭养老压力。在我国,家庭养老仍然是许多老年人主要的生活保障方式。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子女压力的增加,许多家庭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希望通过养老金融,可以将养老问题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减轻家庭养老压力,特别是缓解需求较大的居家长期照护、助残、助医等适老化供给的严重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也希望养老金融可以促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当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养老需求之时,养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保障方式,可以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养老金融,可以增加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供给,解决养老储备不足、养老服务滞后等问题。此外,养老金融还可以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促进更多优质资本参与养老产业领域,进而实现有效融资。
常言道:“时间或许不能塑造一个伟人,但一定会造就一位老人。”人口老龄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挑战,然而它对金融行业来说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当全社会不再把老龄化当作负担,而是社会财富的时候,金融行业理应走在前边,引导广大民众通过科学规划,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大力解决14亿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由此观之,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乐见它所倡导的观念深入人心。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中信银行财富管理团队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24年9月第1版)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