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传统的大众媒体当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形: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一种信息、观念或信念经由反复传播而得到加强或放大,导致与之不同的或者具有竞争性的信息、观念或信念受到审查、被加以否定或不能得到充分表达。
 
这种情形的发生机制通常是这样的:一个信息传播者做出某种宣称,许多想法类似的人跟进呼应,往往用夸张的甚或扭曲的形式重复该宣称的核心信息,直到大部分人认为所描述的某一极端的变化版本才是真实的。
 
洞悉大众媒体的这一现象的人会选择不信任媒体(以及媒体所提供的“事实”),而更倾向于信任自己所属的群体。但在这样做的同时,他们忘记了,上述情形的发生,恰恰是经由了社会群体的中介才成为可能。在想法相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派系、部落或小团体中,很难去挑战群体共识,这意味着,该群体的成员所不断听到的论点只会往一个方向延展。
 
相对于大众媒体,网络社区容易催生更为多样化的社会群体。网络社区也被寄予更高的塑造理想的公共领域的期望,然而,奇特的是,更加多样化的社会群体或许可能反而构成实现这种期望的障碍。
 
原因在于,公共领域不是在别的地方,而正是在具有不同意见和背景的群体展开公共辩论的地方出现的。公共领域是公众舆论形成之地,但这种形成只是在“暴露于充分的信息以及足够广泛和多样化的选择之下”才能够实现。
 
迈克尔·麦昆指出,和意见相同的交流相比,只有意见不同的交流“才允许真正的辩论和思想的交换”。这种交流使得参与者有机会“从更大的菜单中作出选择”,从而导致一种社会意识而不是个人私益。
 
然而,实证研究表明,公民的政治对话往往发生在家人、朋友和与自己有着相似观点的人之间。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homophily)的现象被多个学者所注意。个人喜欢同和自己类似的人交往和缔结情谊,这是有关社会网络的研究当中的一个常见发现。相似导致联系,这种相似包括地位的相似(年龄、性别、教育、收入、职业和组织角色等),以及价值观的相似(态度、信仰、抱负等)。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种。经济学家安东尼·唐恩斯的模型认为,人们从头脑相似的人那里获得信息有助于减少信息成本。莫里斯·罗森伯格认为这是由于政治具有威胁性特质——它总是充满争议——所致。逃避争议也是“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虽然该理论原用以描述公众舆论的形成,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站出来说话,并极力避免不同。这一理论有四个基本假设:(1)社会对背离的个人施以孤立的危险;(2)个人经常恐惧孤立;(3)对孤立的恐惧感使个人不断估计众人的意见;(4)估计的结果影响了个人在公开场合的行为,特别是公开表达观点还是隐藏自己的观点。由于害怕被孤立,个人在他人持有不同观点的时候往往不敢说话。这样,他们宁愿选择意见一致的人交往。
 
其他人把人们避免冲突的倾向归因于无知、漠不关心、疏离、不愿意挑战群体规范、害怕遭到反对、害怕伤害他人、缺乏可见的选择、不愿意承担责任和怀有无能为力的感觉等等。
 
在自我意识减少的同时,你也就掉进了互联网最具诱惑力的幻象之中:在特别营造的小天地之中得到虚假的保证,仿佛与自己的信念相抵触的事实全都不再存在。这就是网络的“回声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705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