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该将孩子与游戏强行割裂开来
 
iPad刚问世的时候,我写过一条微博:“iPad会给儿童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现在尚不知晓。儿童本来在看图画书,搭积木,玩小汽车,踢球,想象一下,突然在这些玩具组合里加上iPad,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性?无论如何,所有的孩子只要一上手iPad,就会立刻懂得他可以通过触摸与设备互动。这会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如今来看,移动设备的普及,不只是在玩具组合里加上了新的电子玩意儿,而且是,这个电子玩意儿日益挤占看图画书、搭积木等等的时间,变成了玩具组合的“统领”。何以故?因为儿童通过触摸与手机和iPad互动,打开了游戏的世界。
 
于是乎,“小学生”仨字在游戏圈内成了一个梗。“不要说我坑,我是小学生。”既然是个梗,而且是个万年大梗,那就不能完全当真;不过这个梗也从侧面说明,小学生已经成为游戏玩家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游戏圈里的“小学生”当然并不必然是那些年纪比较小的低龄玩家,但显然,还是有一大部分玩家认为,“小学生”就是小学生,而且确实很坑,因此他们才会在出台“0-8点禁止小学生玩网游”的政策后,欢呼雀跃。
 
这个政策不是玩笑,2017年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及其说明,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送审稿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送审稿指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对可能诱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
 
而就在昨天,腾讯上线“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系列服务,包括实名认证并绑定未成年人游戏账号、子女登录游戏及消费实时提醒、消费额度设置、游戏登录时段设置以及一键禁止游戏等需要家长与子女共同配合的监护功能。据称这是当前国内互联网游戏行业首个面向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系统解决方案。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还为此发了一封信,用“一个游戏人,同样也是一位父亲”的名义写道:
 
“孩子因为沉迷游戏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这种例子确实存在。而孩子在游戏上的不理性消费,也让整个游戏行业——包括我在内——都感受到很大的责任和压力。”
 
他说得很好:尽管游戏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头疼问题之一,但“不该将孩子与游戏、与互联网强行割裂开来。这既不可能做到,也丝毫不利于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成长”。
 
这个平台腾讯应该做,不需要别的理由,一条理由就足够了:腾讯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其数以亿计的用户中,包含着数量惊人的未成年人。
 
今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即19岁以下的网民已达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其中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时间越来越提前。据调查,北京、浙江等一些地区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最集中年龄段已经由15岁降到了10岁,占46.8%。而根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青少年上网行为当中,游戏的使用率达66.5%。
 
如此情况下,如何与家长一起,帮助未成年人有节制地玩游戏,这是整个游戏行业都面临的课题。而腾讯的体量既已如此庞大,有责任和义务率先迈出这一步。说到底,这也是为了游戏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国家和企业都开始积极行动了,但他们能帮到家长和孩子吗?大家会说,无论什么方法,小学生都一样会玩上游戏。“防沉迷可以绑定成年人身份证,家长管制可以不用管制的游戏账号,方法我有一百种……”相信腾讯的平台一定在酝酿后续不断的招数来保证功能和服务的完善,但我想对家长说,是和你的孩子讨论他/她的游戏习惯的时候了。有些事就是要硬着头皮做,否则再多的“守护”也是防不胜防。
 
小孩的游戏?大人的游戏!
 
首先,网络游戏,像运动、音乐、电视、电影一样,已经变成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因而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和孩子讨论他/她生活当中的事情,是非常好的保持参与其成长的方法。这是有关自省自律的有意义的探讨的一个途径,一个与你的孩子形成联系的另一条路线,能够帮助你越过一个孩童成为一个青少年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树起的那道墙。
 
我必须承认,进行这样的谈话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父母往往涉足了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话题,并因此可能“侵犯”孩子的空间。有一次,女儿让我玩“阅读空气”手机游戏,结果爸爸几乎步步皆错,败得一塌糊涂。爸爸对环境中的各种提示都敏感度甚差,用女儿的话说,就是缺少sense。可是,和孩子交往,你还真需要有点sense,需要练就对孩子察其言观其色的本领。
 
谈话的目的无非就是一个:我允许你玩,但要有界限(刨除那种霸王硬上弓决不让孩子沾游戏的家长)。我周围的家长们与孩子斗智斗勇的故事多了。最常见的办法是:硬性规定每日甚或每周的打游戏时间。高级一点的是奖励法,即把打游戏同写作业、完成任务等挂钩,比如做好一个简单的事情,可以攒5分钟游戏时间,稍微高级一点的事情,可以攒10分钟等等,依次类推,最后核准一定时间内可以玩多少分钟。
 
更好的当然是,下功夫去熟悉孩子的游戏。监测孩子的游戏玩法,了解他们喜欢玩什么、玩游戏当中涉及的内容,以及他们觉得有吸引力的地方。从理解这些事情开始,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所玩的游戏的价值,并确定一些潜在的可能要加以关注的问题。
 
我承认自己不能完全做到后一点。但作为一个资深父亲,我深知,家长和儿童的搏斗,与其说考验的是儿童,还不如说考验的是成人。所有的搏斗都和人性相关:练习抵抗诱惑,或是习惯延迟的满足。其实所谓游戏管理和培养孩子的任何好习惯都是一样的:既要管理又不能管理太严,同时,定下来的规矩就一定要坚持。
 
也就是说,你竖起的栅栏不仅孩子绝不可逾越,更关键的是你自己也不能逾越;比如,因为嫌孩子烦,就打发他们去玩手机。
 
所有的防游戏沉迷解决方案都力图使家长相信,对孩子们设定严格的上网时间、加装监护手段,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考虑到家庭中大大小小的屏的数量,考虑到家长自己也离不开电脑和手机,你就会清楚这种办法仿佛在沙滩上挖掩体。
 
所以我相信要对孩子区别对待,该实行“父权”的时候不要犹豫,但该让位的时候也懂得让位。在孩子年龄尚幼时做严厉的把门人,比如规定一周只能玩多少分钟游戏,而且是只在什么时间段可以玩;但孩子到十几岁时,就适宜通过相对宽松的控制和坦诚的交流加以引导。
 
这里面的关键是,无论你多么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你还是做不到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保护他/她。对于总是会出现在生活当中的问题,你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和孩子共同面对。游戏是这一代孩子必定要消费的媒体之一,所以你应该把孩子玩游戏这事,视为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一个谈论有争议的问题的机会。如果孩子肯给你机会,你就要“借机行事”——让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可以。
 
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孩子和你交流时没有任何禁忌。
 
剩下的是什么呢?从质和量两方面计算一下孩子的活动选择。他们应该有线上和线下活动的健康平衡。如果单纯说到线上,保证他们在线上的规定时间内消费的是高质量的数字产品。寻找那些拥有了不起的教育价值的游戏,或者有了不起的娱乐价值也好。比如,如果一款手游连画面都做不到精良,就把它从游戏清单里剔除掉吧。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704篇文章 6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