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http://www.time-weekly.com/html/20141111/27122_1.html

胡泳:中国电商告别野蛮时代

 

观点 > | TIME WEEKLY - 2014-11-11 07:52:51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胡泳

这需要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个历程。起步的时候,发展电子商务有所谓的三座大山,例如支付、物流、网民的消费习惯等。总之各方都觉得电商在中国的发展会面临很多困难,早期也的确有几家网站成了先烈,他们没有足够的准备。但是很多行业的发展规律也说明,越是存在障碍,越需要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给企业家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例如支付的问题,刚开始因为信用卡还没有产生和普及,这些企业便开始用货到付款,到现在则通过支付宝等的出现,促成了支付流程的完善。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客观条件,例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增长,因为总的基数大,总会有一定数量的人选择用网络购物,尤其是我国的网民中,年轻网民比例很高,他们起了示范作用,这种普及表现在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乡镇。可以预测的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农村,因为农村人口基数很大,市场需求也很大。

时代周报:相关性是存在的,除了前面我提到的,白领带动消费群体覆盖面的扩大,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佐证。双十一购物中小米手机卖得很多,海尔的家电也生意不错,从流向来看,手机是年轻人买了自用的,而相当多的家电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为生活在农村的父母购买的,以尽孝心的方式通过大件物流寄到农村,这就是当下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阶层特点的反映。

时代周报:真正的变化在于用户主权的确立

时代周报:如你所言,电子商务的兴起,算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生态,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出现的是商业文明,你认为电子商务时代的商业文明核心何在?

胡泳:我觉得最核心的是信用问题,因为,这种交易不是面对面的,体现的是买家对卖家的信任,卖家对平台的信任,还有买卖双方对交易支付渠道的信任。三种文明演进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地与陌生人打交道,农业文明时代属于熟人社会,种粮的人与织布的人,交易是在熟人之间完成的;到了工业时代,你就不得不把一定的信任让渡出去,否则就实现不了规模化;而商业文明时期更是如此,何况这种交易是在虚拟的空间里完成的。

要建设这种基于信任的商业文明,牵涉到很多方面。首先是交易平台建立信用制度,比如好评、差评,平台需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业伦理;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出台法律法规,如果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有法可依进行维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需要增加该方面的条文。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信任体系的健全,我们会进入商业文明的良好状态。

时代周报:谈到电子商务,避不开马云,你怎么评价阿里和马云?

胡泳:我觉得阿里巴巴具备一个伟大公司的潜质,可以说它改变了中国的商业形态,例如网商一开始是几百万人,在阿里巴巴带动下,现在数以亿计。按照传统的方式,从事商业需要具备很多硬件,但是阿里降低了这种从业门槛,创造了一种可参与的商业形式,这种改变商业的理想是非常了不起的。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阿里已经超过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它还将电商做到海外。

时代周报: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有人说是一种基因,有人说是一种思维。互联网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例如我们所关注的电子商务,同时改变的也有公众的观念,你觉得这两者哪一种变化更大一些?

胡泳: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互联网带来的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的兴起。表面而言,互联网风卷残云,各行业都纷纷触网,实际上,真正的变化在于用户主权的确立,如果说互联网的兴起是一场地震,这就是震源和震中。

于是我们看到,用户的思维在改造很多行业。例如国美苏宁,以前大家买家电,首先想到这两家,但现在又有了京东等网店,进而迫使传统电器零售企业转变。买书也是如此,为什么现在很多实体书店经营惨淡,因为消费者已经不需要去书店买了,在网上购买;被改变的还有比如金融业、通讯业、制造业。从公众角度来看,随着行为习惯的改变,观念也会变化,当你习惯了在网络上看电视剧,就不会再去刻意记录这部剧在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当你想出去旅行,就不会再去实体的旅行社,而是第一时间想到携程、去哪儿订机票、酒店,所有社会行为发生变化,生活方式被改变,消费观念、生活观念等的改变就是必然了。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705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