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纸的发明从中国传播到欧洲花了1000年的时间。而如今,世界变得更加一体化,创新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得更快。

毫无疑问,在当前的数字技术背景下,传播已成为生产力的基本方面。传播是一种时空关系,而时空一直是人类社会与个体生命组织逻辑的关键。克服距离和控制时间是我们的持续关注之所在。例如,发展的概念与人类在商品和知识的生产、流通和分配方面的敏捷能力有关,并取决于对时空的掌控。

考虑到这一点,时空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是人类文化的核心。轮子、印刷机、蒸汽机、航海、火车、飞机、电报、电视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相同: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接近、沟通、交换、流通、生产和交付。

数字技术已然对语言表达、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政治话语和人类的交流互动过程产生普遍影响。事实上,数字技术现在中介了大多数人类体验。而数字技术的代码即基于时空压缩。以语言而论,它作为人类符号化、表征、规划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客观方面,在数字时代拥有强大的基础,依赖于矿石、光纤、电缆、塑料、玻璃、水等。同时,数学指令——包括那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指令——已成为组织和管理时空的工具。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数字技术上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基础设施的能力有利于大平台的扩张,为我们提供即时性、连接性和共享性的维度。作为回报,某些科技公司提取了我们的数据。它们把数据流视作金矿和石油的等值物,也就是说,只要有生命存在,财富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新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控制这些财富对民族国家提出了挑战。多边全球治理机构付之阙如。新知识和新技术不一定在各地同步发展。失业率不断上升,贫富差距空前扩大。压迫、剥削和征用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构成要素,它们被紧密地融入到数字技术发展中。算法以效率最大化的方式替人类作出选择,并且还会最大化服务提供商的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将人类经验转化为数据的实践正在迅速推进,加剧了受益的明显不对称。对这种现象的抵制有赖于提出促进共同利益、公民权利和民主的替代方案。也许对人工智能的开发者来说,最负责任的原则是思考资本主义(纯粹追求利润的体系)在多大程度上仍然是最有效的路径,或者,我们是否需要新的激励措施来推动技术发展、改善人类状况。

在全球传播的层面上,此种替代性的努力需要从多个方向展开:

加强以人为本的数字工具和系统的开发

技术构建者和用户近年来已充分了解,当数字化系统结构不良且围绕有害激励措施组织起来时,它们会如何伤害人(例如对服务不足的人群的危害)。必须认识到,数字化已经脱离了以技术为中心的阶段,而转向以人性为中心的阶段。由此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更好的知识管理、更好的全球沟通和更大的社会进步。

塑造有史以来最有自主权的个人

通过提高隐私、安全性和信息完整性来推进个人能动性的机构,才有机会定义技术的未来。数字工具可以让人们自由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并与其他人一起行动起来实现他们所寻求的变革。数字系统的不断进步将改善人们对资源的获取,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沟通和学习。与此同时,遍布全球的数字设备可以实现众包和虚拟人群聚集,从而激发兴趣和达成共识。过往的便利几乎总是以去技能为代价——我们将各种认知能力转移给机器,从而使我们越来越无法行使自己的能动性、自主性,尤其是我们的判断力。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个人能动性至关重要,它使个人能够以知情、自给自足和受保护的方式驾驭他们的数字生活。

促进人类知识的繁荣

设计新的人力和技术系统以确保事实信息得到适当验证、良好更新和存档,并变得高度可查找。培育社会规范和数字素养,以实现可信新闻和信息源的复兴和提升,从而吸引注意力并赢得公众兴趣。得益于数字技术,我们的教育生态系统和更广泛的知识经济将获得有意义的更新。改进的用户界面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增强的计算能力和增加的互联网访问,再加上虚拟助手、大型语言模型和移动技术的支持,一个更方便、更容易获取的知识生态系统正呼之欲出,可以轻松传播无数领域的最佳实践。

改善人际联系与增加信任

有些人会将大部分人类情感、欲望和注意力集中在数字产品上。这种转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反社会后果。社会必须有能力采用新的数字标准和法规,以促进亲社会的数字活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反社会活动。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传播的大量错误信息将挑战基本的民主进程和机构,从而加深本已十分严重的极化、认知失调和公众退出公共话语的程度。为了维持和建立对负责任人工智能的信任,政策制定者、创新者和企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控制杠杆。可信度应该成为社会开发、部署和使用人工智能的先决条件。

在有关人工智能的疑虑上,问题不在于人们不信任现成可用的工具,而在于人们不信任在开发和部署技术时作出的决策。人们期望各类机构在部署人工智能系统时,维护以下方面的高标准:数据隐私、安全和治理;公平、非歧视和多样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问责制和竞争性;以及风险和影响缓解。

 

话题:



0

推荐

胡泳

胡泳

732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有多种著作及译作,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之一。欢迎关注胡泳的微信公号:beingdigital,讨论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