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1年06月14日 16:45

​胡泳:数字时代,你还在记日记吗?

​胡泳:数字时代,你还在记日记吗? 康奈尔大学的李•汉弗莱通过对信件、日记和其他前数字时代的表达手段的研究发现,如果放眼一段更长的历史时期,单向的、广播式的“大众媒体”并不是标准现象,相反,人际的、多方向的沟通才是主流——就像现在的博客、Twitter和Facebook一样。媒体从来就是个人化的和社会性的。换言之,当我们以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沟通方式时,我们其实是在重返过去。   汉弗莱说,直到最近一百年来,日记才被视为私人惯例。在19世纪晚期,...
阅读全文>>
2021年06月13日 09:00

从“信息高速公路”到“未来媒体”的认知跃迁——中国新媒体25周年(上)

从“信息高速公路”到“未来媒体”的认知跃迁——中国新媒体25周年(上) 摘 要   “新媒体”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伞形概念。在过去的25年间,它被用于概括互联网进入中国至今层出不穷的衍生技术和应用,其涵义是流动的,每个世代的人都对何为“新”,甚至何为“媒体”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多样性折射在语言表达中,即催生了“新媒体”语域中的诸多子概念,包括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互联网、智慧媒体、未来媒体等。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子概念总在与技术发展的现...
阅读全文>>
2021年06月13日 08:55

从“信息高速公路”到“未来媒体”的认知跃迁——中国新媒体25周年(下)

从“信息高速公路”到“未来媒体”的认知跃迁——中国新媒体25周年(下) 文 | 胡泳 陈秋心 1999年2月腾讯推出的Tencent OICQ 99a Build 1005被认为是QQ的初始版本,彼时在线用户不到2万人   四 移动互联网:靠近互联网的本质   Web 2.0概念的精髓,很快由移动互联网承续下来——以致于如今很多人直接将两者等同为一体。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一同来临的是硬件终端的突破式革新——智能手机...
阅读全文>>
2021年06月03日 10:31

胡泳:科技帝国的新伦理——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四

胡泳:科技帝国的新伦理——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四   扎克伯格终于承认了关于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的一个最令人不安的事实。人们分享了更多的信息,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家也分享了理解,也不意味着人们越来越紧密了。   文 /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文章导览   Facebook效应   Facebook也许是历史上由完全不同的人聚合在一起的形成速度最快的团体。   阿里的镜鉴   十年倏忽而逝。马云未能兑现当初的承诺,没人听到他分享的故事。   问...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31日 09:25

胡泳:为什么在家务劳动这件事上,永远达不到性别平等?

胡泳:为什么在家务劳动这件事上,永远达不到性别平等?   以前我太太总和我说,家务劳动会使人变傻。傻到一朵飘落的叶子砸在头上,肉身都会解体。   我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做家务。我试图列一个最讨厌的家务活单子:吸尘很费时,而且超累。套被子和换床单也不轻松,我总把这件事推迟到睡觉前。擦灶台怎么样?似乎也可以排进前三。那么,刷马桶呢?清洗水槽呢?清洁抽油烟机呢?   我一边干,一边琢磨:究竟为什么家务劳动如此难以忍受?某些特定的家务显然相当...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27日 13:00

胡泳 郝亚洲 | 当麦克卢汉驾上特斯拉

胡泳 郝亚洲 | 当麦克卢汉驾上特斯拉 胡按:自即日起,将连载胡泳、郝亚洲撰写的系列文章《汽车的故事》,敬呈钧览,欢迎指正。   汽车的故事(一)     汽车如何死去,或化为“艺术形式”   1902年6月22日的《纽约时报》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汽车,城市消费的新热点》。汽车在美国刚刚流行,尤其是在商用汽车领域,电动车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当时,还并存着蒸汽动力汽车和燃油汽车。 1895年的电动汽车   但电动汽车的上升势头并没有保...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21日 11:48

胡泳:互联网作为知识媒介

胡泳:互联网作为知识媒介

互联网作为一种可以在广泛的知识领域中寻求信息的工具,可以促进更多的有意学习、偶然学习,同时锻炼学习者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从知识的角度看,互联网也改变了知识的性质。

 

这意味着,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消散,代表知识的传统方式(书籍、学术论文等)变得不那么重要,传统学者或专家的作用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大众传播学者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知识鸿沟”(knowledge gap)现象,该现象首先由...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14日 11:00

朱政德 胡泳|微信平台何以建构数字童工的例外状态? ——对浙江省织里镇“童漂”群体的民族志研究(下)

朱政德 胡泳|微信平台何以建构数字童工的例外状态? ——对浙江省织里镇“童漂”群体的民族志研究(下)

前文链接:朱政德 胡泳|微信平台何以建构数字童工的例外状态?(上) 

 四、研究发现

在“童漂”进入弹性雇佣关系的过程中,微信时刻发挥着人资平台的作用。“童漂”家长对织里电商了解不多,普遍借助微信的中介逻辑通过群聊、私聊触及地下掮客,线上议定工资与拍摄日程。地下掮客同样借助微信的中介逻辑,将旗下“童漂”的模卡(体貌数据牌)发付多个电商拣选,待价而沽,从出价较高的电商处获得自身劳务费和用来支付“童漂”...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13日 09:56

朱政德 胡泳|微信平台何以建构数字童工的例外状态? ——对浙江省织里镇“童漂”群体的民族志研究(上)

朱政德 胡泳|微信平台何以建构数字童工的例外状态? ——对浙江省织里镇“童漂”群体的民族志研究(上)

摘  要:“互联网+”使数字劳动遍布各产业,不断拓宽数字劳工外延。本文以肇端浙江织里的重大舆情事件“妞妞案”为分析案例,基于“新自由主义式例外”理论,用民族志研究诠释微信平台何以建构“童漂”的例外状态。首先梳理童工概念三指标,论证微信平台能借中介逻辑混淆边界,使例外状态成为可能。随后依托在织里所获经验材料,详析微信平台何以借中介逻辑压缩空间、时间、社会距离,混淆或解构童工概念三指标划定的边界,将“童...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30日 13:07

胡泳:大众媒体只是历史的一个“插入语”

胡泳:大众媒体只是历史的一个“插入语” 来到今天这个回归、提升、逆转并行发生的新媒介环境中,倒回去看大众媒体,或许只是历史性的昙花一现。   我们曾经如此习惯于由大型报纸和电视网构成的“大众媒体”世界,以至于将其看做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大众媒体会不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异常现象呢?   汤姆·斯丹达奇曾在《经济学人》杂志上撰写了一系列有关数字媒体的本质的文章,认为社交媒体和所谓的“网络化新闻”(networked journalism)的互联性,不过映射了...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27日 21:27

胡泳:社会包容视角下的数字鸿沟问题

胡泳:社会包容视角下的数字鸿沟问题 《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10期封面专题“新数字鸿沟:思考与对策”卷首语   大约从互联网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与应用之时,人们就开始谈论所谓“数字鸿沟”了。对这一鸿沟,惯常的理解是,它是一种在获取、使用或影响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方面的经济与社会不平等现象。从一个国家内部来看,它可能是指个人、家庭、社会群体或地理区域之间的不平等,它们通常处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水平或其他人口统计类别下。   经过了这么...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20日 21:36

胡泳:数字化过后,又怎么样?——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三

胡泳:数字化过后,又怎么样?——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三 那个问题依然幽灵般地纠缠着我们:为了什么?——去向何处?——过后,又怎么样? “ 疫情加速了个体的数字化生存,似乎我们除了数字生活,别无其他生活。”   “ 如果我们在现实中确实缺席,在网络中是不是真正在场?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永远生活在别处。”   “ 随着互联网分裂为一系列相对隔离的巴尔干化的本地数据网,所谓‘全球互联网’已濒临死亡。”   “今天数字化生存的背后也是个人在大平台控制时代的生存...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11日 10:02

胡泳 | 加速是一种不同的运动

胡泳 | 加速是一种不同的运动

收入越高、教育水平越高,就越容易被速度挤压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感受到60年代快节奏的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焦虑,阿尔文·托夫勒决定花五年时间研究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圣言妙谛,我们的时代则被命名为信息时代。这个时代很早就在悄悄侵袭工业时代,但这一变化并没有对公众意识产生巨大冲击,直到托夫勒成为这个时代的大祭司。   托夫勒相信,大多数社会问题本质上都源于“未来的冲...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05日 15:45

胡泳 | 家庭作业不可承受之重

胡泳 | 家庭作业不可承受之重

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推迟小学放学时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这个建议在我所在的一个教授群里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小学生就是应该玩;也有人说,考试制度不改革,取消家庭作业,就连家长都不答应。

这注定是一个所有人都有话想说、但说出来的话很可能针锋相对的议题。

在中国大部分城市,人们公认“工作最辛苦的人是中小学生”,他们沉重的书包里装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课本,还包括难以数计的各种...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9日 19:35

胡泳|在社交媒体上,你不过是在化身活动: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二

胡泳|在社交媒体上,你不过是在化身活动: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二 社交媒体平台将社交性变为了技术性,把人给“工具化”了。   文章导览   基于技术中介的人际关系   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同质化,并且倾向于与呼应自己信念的人们进行更多的互动。人们的意识形态先入之见比算法过滤所造成的选择偏见要大得多。   信息技术的双翼能力   当我们认知媒介技术时,不要关注工具,关注人们用工具来干什么。如何使用工具、谁使用工具以及工具的用途决定了它们的影响。   社交性的...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5日 19:59

胡泳|全球化已在我们身后

世界真得变平了吗?还是只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人士的一厢情愿?

《纽约时报》的国际事务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2005年推出了他的又一部有关全球化趋势的专著《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用一种无可质疑的口气宣称,“世界是平的”,就像当年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航行至新大陆,然后向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和女王伊莎贝拉一世(Isabella I of Castile)报告“地球...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1日 10:57

胡泳:阅读的未来(下)

胡泳:阅读的未来(下) 观看成为一项更为复杂的活动,我们可以从不只一个视角来观看。视频由此可以带给我们崭新的精神景象,引我们抵达新的哲学之地,就像旧日的文字书写一样。这将是阅读的未来。   第一场伟大的传播革命   周有光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中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语言与人类相伴而生——在几百万年前就有了语言。作为人,除了少数残疾者,没有不会使用和理解语言的。通过语...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8日 20:26

胡泳:阅读的未来(上)

胡泳:阅读的未来(上) 观看成为一项更为复杂的活动,我们可以从不只一个视角来观看。视频由此可以带给我们崭新的精神景象,引我们抵达新的哲学之地,就像旧日的文字书写一样。这将是阅读的未来。   从“敬惜字纸”谈起   “读写能力”(英文叫做literacy)是传播史中经常会被讨论的一个话题。一个有读写能力(literate)的人,顾名思义,就是她必须能读会写,或者像人们在语言教学中常说的,要做到听说读写“四会”。读书写字这种行为也不像看上...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3日 14:12

胡泳:索洛悖论与令人失望的技术预期

胡泳:索洛悖论与令人失望的技术预期

文|胡泳

信息技术革命投入得轰轰烈烈,但产出在哪里?

第三次工业革命:有限的增长引擎

有一种论证方法叫做“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技术解决主义者最常用的方法。

什么叫“技术解决主义”?按照叶夫根尼·莫罗佐夫的定义,这是一种狭窄的意识形态,把政治、公共卫生、教育和执法等复杂的社会现象重新设定为“定义简单干脆、具有确定的可计算解决方案的问题”,或将其当作某种透明且不言而喻的流程,只要有合适的算法,...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26日 14:43

Hu Yong:The End of the Written Word? Not Just Yet

Hu Yong:The End of the Written Word? Not Just Yet As the importance of video grows, the importance of text, long the de facto means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is in decline. Photo: VCG   The founder of China’s most popular app delivered a clear message in his annual speech for this year.   On Jan. 19, Allen Zhang, the founder of WeChat and a senior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t Tencent Holdings Ltd., said at his annual address that for the n...
阅读全文>>